我国在全球海工装备阵营划分中处于第三阵营

  • 泛略咨询
  • 2014-04-25
        一般提到的海洋工程装备主要集中在钻探和开发过程,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、半潜式钻井平台、钻井船、固定式生产平台、FPSO等生产装置和各种辅助船舶等。

        经过几十年发展,参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企业,按照业务特点和产品种类大致可分为三大阵营:欧美企业处于第一阵营,主要集中在海洋工程装备开发、设计、工程总承包以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;韩国和新加坡处于第二阵营,在总装建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;中国、阿联酋、巴西、印度和俄罗斯等处于第三阵营,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。

        全球海洋装备主要集中在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家。

        (1)美国:美国海洋石油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,占世界海洋石油钻采设备比例70%。其海洋石油工业之关键技术装备,如海洋石油钻井设备(含顶部驱动系统)、采油设备、燃气透平发电设备、柴油发电机组、大型高压天然气压缩机组、油气分离处理设备、海洋工程结构、油气集聚设备及其相配套之检测仪器仪表、遥测遥控仪表、海上施工设备(大型浮吊、铺管、打桩船等)、海底遥控作业船(ROV)及在钻采工艺实施前之石油物探、工程地质调查、环保、气象、水文监测等均能全部制造并在技术上领先于各国。

        (2) 西欧:西欧诸国以英国、挪威为主,石油资源较为丰富,其海上石油钻采平台国产化率约80%。欧洲诸国在海上石油钻采有自己的独特优势:如挪威之水泥重力平台设计制遣技术、海事液压公司之钻机顶部驱动技术、英国之动力定位技术者然;法国的高压石油软管制造技术、半潜式与自升式平台建造技术、测井技术和LPG储运设备制造技术均世界领先;意大利之海上铺管技术、管线涂敷技术;瑞典之动力定位铺管技术;荷兰之大吨位海上浮吊技术装备及海底工程地质调查技术;德国之海上液压工业装备技术、大功率变频电力拖动技术及仪器仪表技术等亦各冠于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 (3)东亚及东南亚较先进诸国:日本的海上石油平台建造、海洋工程结构及石油管材(含油气输送管线、钻杆、套管、油管)、平台配套的机、电、仪等均较为出色。韩国在海洋平台建造技术、油气管线制造技术,以价格低廉、交货迅速、质量上乘而富有竞争优势。新加坡海运发达、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之冠,欧美国家的各类石油钻采平台,均在新加坡之三巴旺、远东利文斯顿等船厂修理。

        (4)巴西:巴西是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海洋石油设备国产化率最高者,早在80年代末期海洋石油设备国产化率就超过80%。巴西之海底完井装置数量称冠于全球,约占世界25%。

        海洋工程装备是一个资金、技术和人员密集型行业,与造船一样,目前我国海洋工程市场的主导力量仍是国有企业,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中集烟台来福士、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重工、中国船舶、振华重工和招商局重工等,参与的民企主要有熔盛重工、三一重工等,零部件厂商主要有亚星锚链、巨力索具等。海工装备研发主要集中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属下702研究所和中海油所属的设计公司;高校主要集中在上海交大、哈工程及一些海洋大学。

        海洋油气开发配套设备主要集中在上海神开科技工程有限公司、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、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、国营兰石国民油井工程公司和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。

        近年来,中国海工装备设计建造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,成功建造了许多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(FPSO)和自升式钻井平台,“981”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,具备了较强技术能力,但总体说中国海洋装备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。从平均深度来看,目前安哥拉、美国和巴西为世界上三个平均油田深度超过1000米的国家,世界油田平均深度为578米,已经超过深水油田500米的标准,深水油田时代即将到来。目前中国的海上油田平均深度只有69米,技术和设备与其他国家差距较大。

        我国深海石油钻采设备总体设计、建造能力比国外仍有很大差距:国外先进的钻井平台工作水深可超过3000m、钻井深度超过11430米,采油装置水深超过3000m。而我国钻井平台工作水深刚达到600m,最大钻井深度为9140m,采油工作水深不超过500m。另外如半潜平台只有指标较低的几座,处在世界上第二代至第三代之间。610m以上的Drillship钻井平台、SPAR采油装置、LNG-FPSO、多功能自升式平台等新型装置,迄今没有建造;海上施工超过3000t的浮吊、水深超过60m的铺管船仍由外国承包商实施。

        在核心部件方面,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。英国和挪威的钻采平台自给率达到80%,并在动力定位技术、钻机顶部驱动技术世界领先;美国在平台装备的钻井、井控、固控等设备及海底完井设备领域不但满足国内需求,而且出口到欧洲等地,满足世界90%的需求。虽然中国已在船舶类非专用海洋设备,如发动机、螺旋桨、推进器、绞车、起重机、锚机等领域做到了国产化;但在海洋专用设备,如大深度钻井平台、采油装置中的生产模块、单点系泊系统、变频电力拖动系统、井控系统、动力定位系统等,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能力,进口率超过95%。
(责任编辑:泛略咨询)
本文关键词:
Copyright ©北京泛略思晟咨询有限公司   咨询热线:010-5601618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院3层    邮箱:fanlve@fanlve.com
京ICP备13033641号-1      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7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