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、面向患者的‘智慧服务’和面向管理者的‘智慧管理’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3月21日在国家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今年将明确智慧医院的定义和内涵,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。
焦雅辉介绍,智慧医院的第一个领域是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。据悉,这项工作自2010年开始就在全国推进。第二个领域则是面向患者的“智慧服务”,主要指医院,特别是三级医院利用互联网、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,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、候诊提醒、院内导航等服务。第三个领域是面向医院管理的“智慧管理”。医院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内部管理,相当于配备了“智慧管家”。例如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,可实现药品、试剂、耗材、物品等物流全流程追溯,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发挥分级管理指挥棒的作用,在智慧医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3月19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《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(试行)》,将医院“智慧服务”分成0级至5级。而在此前,我国电子病历则是按照0级至8级来管理。焦雅辉透露,后续将出台“智慧管理”的相关标准,让分级管理真正发挥指挥棒的作用,让医院的有限资金真正发挥最大效益,同时把医院各个部分互联互通,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。
据了解,当前,我国“智慧医院”的建设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:一是基于单体医院的智慧医院;二是以智慧医院和医联体为基础,建立智慧医院集团;三是覆盖一定区域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。焦雅辉指出,在医院以外,今年要在100个城市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,把“互联网+”的手段引用到医联体当中。
- 上一篇:商务部:下一步将研究促进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的举措
- 下一篇:甲醇汽车加速推广